此信息由北京郵電大學審核并發布(查看原發布網址),應屆生求職網轉載該信息只是出于傳遞更多就業招聘信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目的。如您對此轉載信息有疑義,請與原信息發布者北京郵電大學核實,并請同時聯系本站處理該轉載信息。
?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創建于1958年,坐落在著名的武漢東湖之濱和風景秀麗的珞珈山西麓,是中國科學院從事巖土力學基礎與應用研究、以工程應用背景為特征的專業研究機構。
? ? 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實驗室、5個產業化轉移轉化平臺。建所60余年來,幾代巖土所人不懈努力,勇攀高峰,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電、能源、資源、交通、市政、海洋與國防等眾多領域600多項重大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近200項(其中國家科技獎勵和省部級一等獎84項),授權專利960多項,專著與譯著100余部,計算機軟件著作登記權300多項;工程學學科和地球科學學科均進入ESI全球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和力學一級學科均被評為A類;主辦本領域首個SCI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和2個本學科最好的EI核心收錄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為巖土力學學科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 ? 研究所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科學家和高素質研究人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級杰出人才13人,國家級青年人才9人,高級崗位人員近200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中科院國家大科學計劃培育專項、院省創新團隊等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是科技部的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 ? 為了深入貫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研究所將繼續定位于巖土力學與工程學科的應用基礎研究,致力于重大工程安全與災害控制﹑深部資源及能源高效安全開發﹑廢棄物地質處置和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工作,聚焦于深部巖石力學與地下工程、能源巖土工程與油氣儲備、邊坡災害力學與防護工程、特殊巖土力學與工程安全、環境巖土力學與性能再造五個研究方向,在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引領我國巖土力學與工程學科發展。
? ? 現面向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及社會人員公開招聘,誠摯歡迎有志青年加盟武漢巖土所,我們攜手并進、共享發展。
一、招聘部門、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
序號 | 招聘部門 | 崗位職責 | 任職條件 | 崗位類別 |
1 | 油氣地下儲備與開發研究中心 | 非常規儲層改造理論與分析技術 | 海內外石油工程、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非常規油氣水力壓裂的理論、實驗和模擬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擅長多場耦合下裂縫擴展模擬程序的開發、應用等。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散體材料力學行為模擬與土石混合體流固耦合穩定性分析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散體材料力學行為模擬與土石混合體流固耦合穩定性分析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 博士后 | ||
尾礦庫安全智能辨識與監測預警技術 | 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尾礦力學行為、滲流機理及尾礦壩安全穩定性評價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 | ||
2 | 海洋與環境巖土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地層原位精細探測方法與裝備研發 | 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地球物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海洋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相關學科,在海洋工程地質鉆探、取樣與原位測試理論與裝備研發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科研崗位 |
波浪-海床-結構物相互作用研究 |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科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等相關學科,在海洋波浪流與海床、結構相互作用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計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科研崗位 | ||
多孔介質多相滲流理論與應用 | 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相關學科,在油氣滲流、地下污染物滲流運移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計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科研崗位 | ||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與工程災害防控理論與技術 | 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相關學科,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與災害防控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科研崗位 | ||
碳酸鹽類巖土的工程分類研究 | 巖土力學及工程地質相關專業,具有無粘性土的物理力學特性研究經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海洋土多尺度物理力學特性與工程效應研究 | 巖土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地質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環境工程等巖土工程相關專業;數理基礎扎實,有海外留學經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協助能力,在本領域國內外權威科技期刊上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島礁地下淡水資源評估與綜合利用 | 巖土力學、流體力學、地質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環境工程以及土壤生態等相關專業;數理基礎扎實,有海外留學經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環境巖土體多場多相耦合理論與效應 | 環境巖土工程、環境工程、滲流力學等專業,在污染巖土體多相體作用效應、多相界面作用理論、多場耦合分析方法與模型、污染物傳輸數值模擬及軟件開發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污染場地工程防控理論與修復技術 | 環境巖土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滲流力學等專業,在污染土固化穩定化、防滲阻隔、熱脫附、生態修復等技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陳舊型垃圾填埋場安全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 環境巖土工程、環境工程、市政工程、滲流力學等專業,在垃圾填埋場設計、運行與安全防控理論、方法與技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城市淤泥與工程渣土固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 環境巖土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等專業,在淤泥脫水、固化處理、路基回填等相關理論、模型與技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固體廢棄物工程應用理論與技術開發 | 環境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科學、土木工程、環境巖土工程等專業,在市政污泥、垃圾焚燒殘渣、赤泥、錳渣、磷石膏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偏土木工程材料)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環境巖土體多尺度測試分析方法 | 巖土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土壤學、化學等相關專業,在污染物測試分析、微觀土力學表征等領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環境巖土體多場耦合過程模擬設備研制 | 機械工程、環境巖土工程、環境工程、地球物理學等相關專業,在污染場地鉆探取樣、原位測試理論與模擬裝備研發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3 | 巖土工程基礎設施科學中心 | 基于光纖傳感的實驗巖石物性監測技術開發 | 土木工程、地質工程、光電信息與通信等相關學科專業,具有開展實驗巖石力學研究背景,熟悉光纖傳感技術或其他無損監測技術,具有一定設備研發經驗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巖土體3D打印技術與裝備研發 | 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3D打印技術方面有研發經驗基礎者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深部TBM破巖過程模擬裝備研發 | 巖土工程、工程力學或機械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TBM破巖理論研究或裝備研發方面有一定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石壓裂物理模擬裝備研發 | 機械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礦業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巖石壓裂物理模擬裝備設計與開發方面有一定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石高壓試驗裝置加載系統研發 |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機械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具有一定的巖石力學試驗設備研發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石高壓試驗裝置控制系統研發 |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地質工程、自動化或機電控制等相關學科專業,具有一定的巖石力學試驗設備研發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石流通試驗技術及設備研發 | 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油氣開采等相關學科專業,在巖石流體實驗技術方面具有較強工作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土材料試驗測試與分析表征 | 巖土力學、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具有一定巖土材料試驗與理論分析信息表征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海洋地層原位精細探測方法與裝備研發與測試 | 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球物理、地質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海洋工程地質鉆探、取樣與原位探測及測井理論與裝備研發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波浪-海床-結構物相互作用研究 |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科學、地質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海洋波浪流與海床、結構相互作用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計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多孔介質多相滲流理論與應用 | 力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油氣滲流、地下污染物滲流運移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計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與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與工程災害防控理論與技術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力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材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相關學科專業,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與災害防控的理論、實驗與數值模擬方面具有一定研究基礎者和專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石物理反演與數據同化 | 能夠基于實驗測試數據開展超聲波和電阻率成像的巖石物性聯合反演,以及聲發射定位及機制分析;熟悉編程語言,具備數據編程及軟件開發能力,可利用不同類型監測數據開展圖像處理及數據同化,精確反演巖石三維結構及流體分布特征;具有巖石物理或巖石力學專業背景,熟悉超聲波測量、高密度電法或光纖測量等監測技術者優先。 | ? | ||
4 | 智能巖石力學組 | 地下工程應力變化測試與災變預測 | 海內外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地球物理等相關專業,在地應力測試、數值分析、地下工程災害預測與防控方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工程應用經驗。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深部工程硬巖變形破壞數值方法和防控技術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深部工程巖體穩定性數值仿真、監測預警和控制技術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具有C++等工具編程經驗。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大型地下洞室穩定性分析方法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等相關專業,熟悉巖土數值分析軟件,有一定的工程實踐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水下/地鐵盾構隧道關鍵施工技術研究 | 巖土工程、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畢業,具有盾構隧道方面的現場、室內試驗和數值計算科研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巖爆/礦壓監測與分析 | 海內外巖土工程、地球物理、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微震/聲發射、巖體破壞熱紅外監測分析,或在巖體破壞過程惰性氣體演化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5 | 施工過程力學組 | 地下工程多場耦合宏細觀變形破壞機理的數值仿真 | 海內外巖土工程、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后出站人員,在多場耦合機理與數值仿真方面有很強工作基礎。 | 科研崗位 |
多場耦合宏細觀變形破壞機理的數值仿真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在多場耦合機理與數值仿真方面有較強工作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地下工程數字建造與信息化施工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在數字建造、信息化施工方面有較強的研究基礎與工程應用方面的經驗。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地下工程軟巖大變形機理與錨固技術 | 海內外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在軟巖大變形機理與錨固新技術方面有較強工作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深部裂隙巖體多場耦合機理及滲流控制 | 海內外巖土工程、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在裂隙巖體表征、多場耦合模擬方法等方面有較強工作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地下動力災害誘發機理及控制技術 | 海內外巖土工程、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在沖擊地壓、誘發地震、水力壓裂等方面有較強工作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6 | 巖體工程多場耦合效應組 | 高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與特種混凝土材料研發理論與力學特性研究 | 海內外混凝土材料等相關專業,在混凝土材料研發理論與實踐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GIS在巖土工程、地下工程中的耦合研究、開發與應用 | 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GIS或者計算機相關專業,熟悉編程。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智能礦山技術研發 | 巖土工程專業,熟悉采礦工程、三維可視化仿真技術。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斷層活化致災機理、分析方法、監測預警及災害防控技術 | 海內外地球物理、地震學、構造物理、巖石力學、隧道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工程等相關專業,在試驗、數值模擬、現場監測、處置技術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跨活斷層/活動斷裂帶長隧道斷錯災害防控技術 | 海內外巖石力學、隧道工程、采礦工程等相關專業,在試驗、數值模擬、現場監測、隧道支護技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深部巖石多場耦合機理與分析方法、深層地熱高效開發理論與技術 | 力學、巖土工程、工程地質、油氣工程、采礦工程、機電工程等相關專業,在巖石力學試驗、THMC耦合理論和數值模擬、地熱開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7 | 非連續介質力學與工程組 | 巖土工程風險評估和可靠度研究 | 力學、應用數學、計算機、土木工程相關專業,風險評估或可靠度研究方向,擅長計算機編程,具有從事土木工程風險評估研究的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8 | 地質災害與3S技術組 | 地質災害和巖土工程相關的水巖作用與蠕變理論、數值模擬方法及防災減災應用研究 | 巖土力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具有海外博士后或海外研究經歷,已取得正高級職稱。 | 科研崗位 |
地質災害或巖土工程相關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 巖土力學、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或固體力學專業,有水電、交通、礦山行業巖土力學與工程相關科研經歷,已取得副高級職稱。 | 科研崗位 | ||
地質災害或巖土工程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室內與現場工作 | 巖土力學、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或固體力學專業,有水電、交通、礦山行業巖土力學與工程相關科研經歷,數學力學基礎較強。 | 科研崗位 | ||
地質災害或巖土工程相關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 巖土力學與工程、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或固體力學專業,數學力學基礎較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9 | 計算巖石力學組 | 1)巖土力學中的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研究; 2)巖土工程大數據與云計算研究; 3)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防治數值仿真及優化設計研究; 4)邊坡工程災害與滑坡地質災害評估、監測及防治研究; 5)巖土工程軟件開發 | 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工程地質及相關專業,具有獨立科研工作經驗和創新發展潛力,具備較強的巖土工程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數值計算、工程實踐的專業技能。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0 | 環境地質與力學組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在巖土工程中的耦合研究、開發與應用 | 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熟悉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應用研發。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1 | 巖土工程抗震安全組 | 巖土工程抗震安全與防震減災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 巖土力學與工程、工程地質、固體力學及相關專業,具備較強的巖土工程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數值計算、巖石力學實驗或工程的專業技能。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2 | 西南區域中心 | 地下工程穩定性、支護優化及災害防治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具有隧道方面的現場與室內科研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山區公路邊(滑)坡穩定性評價、預警和安全控制理論與技術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具有邊坡方面的現場科研工作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公路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物探測試技術和裝備研發 | 工程物探、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具有物探測試設備研發、理論研究或工程實踐等科研工作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深垂直鉆孔局部壁面應力解除測試技術和裝備研發 | 工程鉆探、深部巖土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相關專業,具有井下測井設備或地應力測試設備研發、理論研究或工程實踐等科研工作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13 | 特殊土土力學組 | 特殊土土力學與災害防治 | 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固體力學及相關專業,具有從事特殊土(如膨脹土、紅黏土、殘積土、結構性黏土、含氣土、海洋土等)研究良好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非飽和土力學與工程應用 | 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固體力學及相關專業,具有從事非飽和土力學研究良好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土的本構關系與土工數值分析 | 巖土工程、固體力學、工程地質及相關專業,具有從事土的本構關系、數值分析、土動力學等相關研究良好基礎。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14 | 土體相互作用組 | 1)高鐵路基健康監測與診斷; | 巖土力學與工程、工程地質、固體力學及相關專業,具有從事數值計算研究的經驗,能夠熟練應用巖土工程領域的常用商業軟件。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5 | 路基工程組 | 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研發與路基性能調控工程應用 | 巖土工程、道路工程、材料工程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的土工合成材料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的經驗。 | 特別研究助理 |
服役路基性能快速檢測與評價 | 巖土力學、地球物理、固體力學及相關專業,具有從事檢測設備應用、數值反演研究的良好基礎。 | 博士后 | ||
16 | 土動力學組 | 1)巖土力學中的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研究;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或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經歷。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改性黏土材料合成;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或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較強的試驗操作能力、熟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合成或高分子合成技術、博士期間從事相關領域科研工作。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1)巖土介質微細觀組構探測與表征分析;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工程力學或地球物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較強的試驗操作能力、熟悉相關測試表征分析手段(NMR,AFM,TEM等)。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17 | 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組 | 地熱儲層改造與安全分析技術 | 巖土力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具有成熟獨立科研工作經驗和創新發展潛力,在本領域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上發表過高質量學術成果。 | 科研崗位 |
二氧化碳地質利用與封存 | 具有油氣或地下水研究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具有博士后經歷,具有獨立科研工作經驗和創新發展潛力,在本領域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高質量研究成果。 | 科研崗位 | ||
基于光纖調制的構造應力導流控制理論與技術 | 具有光學工程或光機電或傳感器或油氣鉆井專業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具有博士后經歷,熟悉光纖傳感基礎理論與實驗或傳感系統裝置研發,在本領域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高質量研究成果或者擁有多項發明專利。 | 科研崗位 | ||
基于光纖調制的構造應力導流控制理論與技術 | 具有光學工程或光機電或傳感器專業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具有光纖傳感技術研究及系統研發、不良地質體健康監測、光纖測井等研究經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斷層活化模型試驗和現場數據解釋與分析 | 具有地質力學/地球物理/構造地質研究背景,愿意參與能源地質工程交叉領域研究,熟悉室內巖石力學試驗或場地數據的地球物理解譯,熟悉相應的專業或開源軟件。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碳中和創新科學與技術 | 具有巖土工程或油氣儲藏研究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熟悉能源系統/新材料開發/儲層模擬技術與方法,同時具有專業/開源數值模擬軟件開發經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多相態巖石物理測試與監測技術 | 具有地質工程或巖石物理研究背景,在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熟悉巖石力學實驗/矩張量反演/地球物理監測技術。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地下流體保真取樣技術研發 | 具有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研究背景,具有儀器開發及工程項目參與經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二氧化碳井筒完整性評價與控制技術 | 具有地質力學/工程力學/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研究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在本領域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高質量研究成果,具有相關專業/開源數值模擬軟件開發經歷者優先。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地質力學與能源巖土工程創新技術 | 具有分子動力學/地質力學/物理化學或分析化學研究背景,愿意參與能源環境巖土交叉領域研究,熟悉各種NMR/XCT/氣液取樣與保真分析設備與模擬技術。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先進耐腐蝕水泥基材料研發 | 具有水泥基材料或巖土工程相關研究背景,開展過水泥基材料制備與表征相關實驗。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復雜沉積與構造地質體內CO2增采地下資源機制和碳封存與資源采收率協同優化技術開發? | 具有滲流或油氣開發背景,熟悉孔隙-巖心-儲層建模與多相流動模擬方法與應用,具備較強的創新性思維與獨立研究能力。具有室內試驗背景或數值模擬軟件開發經歷優先(以下軟件之一但不限于Petrel/Eclips/CMG/ COMSOL/MATLAB/Fortran)。?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CCUS系統評估-CO2增采地下資源和碳封存快速計算模型開發。 | 場地評估方法與軟件開發。具有滲流或油氣開發背景,熟悉沉積地質、資源增采技術與算法及軟件架構,具有數值模擬軟件開發經歷優先(軟件之一,但不限于Fortran/MATLAB/C)。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誘發(微)地震地球物理解釋,地震預測,或地震與地質力學交叉方向 | 地震學、地球物理等相關專業,參與過重大項目并有實質創新貢獻,具備較強的事業心和工作激情,具備較強的獨立研究和工作能力。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
裂紋修復和靶向密封的生物介質材料研發:實驗方法和監測技術[Development of bio-mediated materials for?crack remediation and?targeted sealing: Experiment methods and?monitoring technologies] | 具有工程學、材料學或微生物專業背景,在海內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具有聲學傳感技術研究、不良地質體健康監測、生物材料研發、多場耦合試驗與模擬等研究經歷者優先。[With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or?microbiology, he/she received his/her Ph.D. from well-known universities, and?was given priority in acoustic sen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dverse geological health monitoring, biomaterials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and?multiple coupling tests and?simulations.] | 特別研究助理(含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 including PostDoc] |
?
二、應聘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
三、崗位待遇
? ? 薪酬待遇按照中科院和研究所相關規定執行,研究所為職工繳納“六險二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武漢市社會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博士后享受額外住房補貼。具體如下:
崗位類別 | 是否 有事業編制 | 是否 可評聘職稱 | 社保類型 | 年薪 | 可申請的特色科研項目 |
科研 崗位 | 是 | 是 |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 根據崗位級別確定 | 無 |
特別研究助理 | 否 | 是 | 武漢市社保 | 一般不低于26萬元/年 | 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資助項目 |
博士后 | 否 | 否 | 武漢市社保 | 一般不低于23萬元/年 | 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資助項目、博士后科學基金等、湖北省博士后資助項目等 |
?
四、應聘方式及程序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人事教育處 ?招聘主管 ?李鵬
辦公電話:027-87199240
手機號碼:18771066845(微信同號)
電子郵箱:pli@
?
","shortContent":"?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創建于1958年,坐落在著名的武漢東湖之濱和風景秀麗的珞珈山西麓,是中國科學院從事巖土力學基礎與應用研究、以工程應用背景為特征的專業研究機構。? ? 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實驗室、5個產業化轉移轉化平臺。建所60余年來,幾代巖土所人不懈努力,勇攀高峰,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完成涉關于我們 | 合作伙伴 | 隱私條款 | 觸屏版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幫助指南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滬ICP備12015550號-13|電子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網監中心備案編號:3101040220
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防范勸阻電話和短信統一專號:962110,網民接到962110電話,請立即接聽。
Copyright ©前錦網絡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